为进一步提升审理工作能力,切实保障审计质量,笔者于近期学习了《江苏省审计厅审核复核审计审定工作管理办法》。通过对不同审计项目在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梳理出以下问题及建议。
一、审理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一是证据不充分。在审计取证这一重要环节,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充分、全面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紧密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据收集的范围上存在局限性,遗漏了一些关键的信息和数据;所收集的证据材料在质量和可信度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为审计结论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影响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二是定性不准确。在对审计事项进行定性和评价时,部分审计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未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在判断问题的性质时,存在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在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时,未能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导致审计结论存在偏差。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三是报告不规范。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展示,在撰写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之处。例如,格式方面未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内容上存在数据不准确等情况;表述上存在不够清晰、准确、简洁等现象。影响审计报告的权威性。
二、改进相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重要性。审计人员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持续强化依法审计的意识,以更加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审计任务,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主动提升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审计项目,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和评价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审计目标。
二是提升取证能力。审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审计事项的关键要点和难点,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标准进行证据收集,确保关键信息和数据不被遗漏;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收集充分、全面的证据材料;对取得的证据材料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实地查访等方式,确保所收集的证据材料真实、可靠、合法,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是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撰写审计报告,确保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准确、表述清晰;加强对报告的审核和复核工作,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朱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