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作为确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契约,其审查工作对于确保单位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合同审查工作不仅是对审查人员工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责任意识和细心程度的要求。以下是结合合同审查工作提出的五点建议:
一、明确目的和重要性。合同审查的目的是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平性和有效性,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审查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合同审查的重要性,视每一份合同为维护单位利益、防范潜在风险的关卡,严谨细致,不遗余力。
二、熟悉法律法规。合同审查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因此,须掌握与合同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典》中的合同编、《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是合同审查的基准,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准确判断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聚焦审查要点。合同审查应围绕几个核心点展开,如合同双方的资质,确认签约主体的合法性;合同内容的完整性,确保所有必要条款(如标的、数量、价格、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清晰明确、无歧义、无遗漏;条款的公平合理性,检查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风险防控,评估合同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如关于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关键条款的约定。
四、加强沟通协作。合同审查不是孤立的工作,需要与合同起草人员等保持沟通,了解合同背景、预期,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审查重点。同时,及时反馈审查意见,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确保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持续学习提高。鉴于合同审查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法律环境和政策导向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审查人员应持之以恒地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及行业趋势,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合同审查需求。
合同审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审查人员需具备法律基础、敏锐的风险洞察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以期有效规避合同风险,促进单位合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朱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