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4-09-29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审前准备不充分。审前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对象的了解不全面,如对被审计单位了解不足、资料收集不全面、风险评估不准确等,导致审计过程中难以深入细致地发现问题。

二是责任界定不明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限模糊,如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等难以清晰界定,特别是集体决策中的个人责任划分更为复杂。

三是审计评价主观性强。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采用的审计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会导致审计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导致评价结论不够客观、准确。

四是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结果往往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干部考核任用、企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缺乏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机制,导致审计结果的影响力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审前准备。在审前对被审计单位及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管理制度等方面。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为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明确责任界定。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界定,特别是集体决策中的个人责任划分。可以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边界。三是提高审计评价客观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确保审计评价客观、准确。可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其他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评价经验和技术手段,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四是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企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建立审计结果反馈机制和应用机制,确保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和转化。(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