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以规范定性为基 促审计高质量发展 ——有感于审计结果综合利用系统录入工作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4-11-15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共同构成了审计工作的完整链条。近期,我省审计厅在推进审计结果综合利用系统信息录入工作,审计标准化问题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这一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标准化,尤其是审计定性标准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审计定性,作为审计报告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概括与界定。它犹如起点,为后续的审计处理、处罚及审计建议奠定了基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审计人员在面对标准化问题选项时感到棘手,这反映出当前审计工作中在定性统一规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此前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支撑。该向导堪称审计工作的“指南针”,系统梳理并归纳了多种审计场景和问题类型,并提供了准确规范的定性表述和适用的法规条文。这是审计前辈智慧的结晶,也是审计工作标准化进程中的一块重要基石。

在以往的审计项目中,若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向导来进行定性,那么在信息录入时遇到的标准化问题将大大减少。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录入的效率与准确性,更能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规范性。以我参与的市统一项目为例,在审计过程中,市局项目牵头部门要求我们在问题定性时注明具体使用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定性条目,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晰、准确且规范的定性。这一做法使得我们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能够以专业、权威的形象展示审计结果,对方也能迅速理解问题并积极整改。

审计工作标准化并非简单的形式主义或机械套用,而是在科学、严谨原则基础上的统一规范与优化提升。通过审计定性的标准化,可以有效避免因审计人员个人理解差异、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定性不准确、不规范问题,提升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这如同为每一位审计人员配备了一把统一刻度的 “标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情况时能够精准测量、公正评判。

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审计定性标准化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及相关审计定性处理处罚依据丛书等的学习,自觉以标准化要求规范审计行为,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从每一个审计项目做起,以审计定性标准化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为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朱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