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浅析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其应对方法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4-05-06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新常态下,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因管理失控而导致的财务内控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法律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具体规定,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增加了审计风险。二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对较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其工作能够客观、公正的先决条件。然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弱,给内部审计的权威和有效性造成了影响。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从而引发风险。四是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缺陷,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增加了审计风险。

针对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二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其对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审计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四是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降低审计风险。五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同时,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