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论坛
基层审计部门的数据审计困境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0-09-22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计算机在我国早已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成效。将数据技术和传统审计手段有效结合,助力审计实现新飞跃已成为各级审计部门的共识,但遗憾的是,在历年的计算机审计获奖项目中鲜见基层审计部门身影。

2009年开始,江苏省各级审计部门加大对审计人员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在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后,各级审计部门均有许多人通过了国家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而集中培训带来的效果也很显著,随后几年,各级审计部门都有很多计算机审计项目获得审计署或者省审计厅表彰,基层审计部门在当时也获奖颇丰。但是近年来,计算机审计似乎在走下坡路,处境日艰。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部门未能留住人。由于编制所限和审计任务的增加,审计部门通过人社局或者劳务派遣等形式聘用了许多人事代理人员、临时人员充实审计力量,该部分人员的显著特点就是年轻和人员流动性强,在当今“考公热”“编制热”的影响下,出于对稳定工作环境和较高收入的考量,许多临聘人员也将目光瞄准了各种考试,而当年参加审计署中级培训的人员许多都是该部分年轻人,他们在成功考取公务员后,都不得已离开了审计部门,这种情况在基层审计部门尤为突出。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当时参加并通过审计署中级培训的人员一共4人,只有1人稳定在审计部门一直未动。

二是未能形成常态机制。年轻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审计考试后,迅速投入到审计项目中,因此在通过培训最初几年里,各级审计部门的计算机审计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集中培训的终止和人员的流动,计算机审计出现了停滞现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审计部门未能形成计算机审计常态机制,不能将培训的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主要是过于依赖通过计算机考试的人员,未能形成传帮带的氛围,不能带动其他人员主动参与到计算机审计项目中来,因此一旦通过考试的人员出现流动,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是培训没有针对性。许多审计人员所学专业基本都是财务相关,缺乏系统化计算机技能教育,因此通过短期突击式培训让学财务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思维和技术不太可能,因此亟须有针对性的培训。综合这几年的计算机审计实际操作看,计算机审计中用到更多的还是SQL语言,但我们的许多短期培训都是计算机宏观理论方面的宣讲,对基层审计人员而言缺乏可操作性。

结合以上原因,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以上困境。

一是进行审计人事体制改革。江苏审计体制改革后,人事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垂直化。建议结合审计部门特色,在坚持上级审计部门人事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参考军队体制改革,推出行政和技术两条路线,编制和待遇向基层倾斜,其中以技术人员招录为主,技术人员类似于部队文职人员,待遇参照公务员,以技能等级结合资历作为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可由组织部门每年单独组织考试,设置最低服务年限。另外,在审计系统内,加强人员上下流动,根据审计工作所需,在不同层级部门、不同地方学习挂职,将先进经验和做法融合到自身工作中,推动自身和集体工作的共同进步。

二是形成计算机审计常态机制。首先,出台激励和考评机制,以现有计算机审计人员为主,督促所有人员参与到计算机审计项目中来,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审计思维,同时每年组织两次考核,将成绩列为年底评先评优的依据。其次,加大纵向和横向交流,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审计项目或者到其它计算机审计先进单位学习。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

三是提高培训实效性。连云港市审计局于2020年8月份曾经组织了为期2天的计算机审计培训,针对审计部门现状,从SQL语言基本语句到具体审计案例如何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很有实效,可操作性强,只是时间太短,许多知识还不能真正掌握。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针对审计人员年龄、专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机审计能力。当然SQL语句的培训只是最基础的,真正的计算机审计还有信息系统环境稳定与安全、数据的分析、提取和转化等等,因此每年可采取分期、分类、轮训的方式举行培训,确保培训满足审计一线所需所用。(灌南县审计局 李岳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