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指的是专项用于住宅公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通过规范使用资金有助于推动保障住宅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提升居民居住水平。近期,笔者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代管部门在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维修资金交存方面。部分业主存在未交存维修资金情况,对维修资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因为部分业主对维修资金不够了解,认为可缴可不缴,代管部门也未能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无法让广大业主了解维修资金交存的重要性。
二是维修资金使用方面。由于维修资金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以及代管部门没有积极督导实施单位做好维修资金申请使用工作,导致目前维修资金使用率较低,不能极大满足业主需求,容易引起业主的不满。
三是维修资金管理方面。由于代管部门未建立健全维修资金相关内控制度以及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保值增值方案,导致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率低,未能实现维修资金保值增值利益最大化。
二、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代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维修资金使用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具体业务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在管理、使用、监督等方面的职责要求,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代管部门应加大维修资金的宣传和政策解读,不断提升业主对维修资金政策的知晓度和认知度,提高业主对维修资金使用的自治权,加强维权意识,促进维修资金规范使用。
三是强化资金收益管理。代管部门应在保证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维修资金保值增值收益方式,制定合理的维修资金保值增值方案,保证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最大化。
四是优化申请审批程序。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明确规定办理时限,实现审批流程提速,确保维修资金使用方便高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武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