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文化
用厚重党史“涵养政德”
信息来源:赣榆区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1-08-10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古至今,“德”始终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

政德,简单地说就是从政的品德,从政的道德。是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从政工作中的表现。百年党史是党员干部修德正身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涵养政德,达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天下”的目的。

首先,要做到明大德。明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我们体悟到共产党人信仰坚定的大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与党同心同德。巴金曾说:“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如果说人的其他支配力量,都可算作驱动行为的“普通燃料”,那么信仰则属于“核燃料”。战争年代,信仰驱动出的巨大力量,让李大钊面对军阀势力的逼迫,高喊“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让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让周广才再饿也要“带着半截皮带去见毛主席”;让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药包;让黄继光决然扑向敌人的枪眼……和平年代,焦裕禄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杨善洲放弃退休后悠闲的生活,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王继才无怨无悔守卫孤岛32年,把生命献给了小岛……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提升境界、汲取力量,就要像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那样,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忠心为民。

其次,要做到守公德。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传统文化中守公德就是要胸怀天下,为天下多数人谋利益。回望建党百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本在于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时刻都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彰显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学史崇德,就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再次,要做到严私德。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在百年党史中,我们体悟到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私德。井冈山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带头勤俭节约,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朱德同普通战士一起踏着崎岖山道挑粮上山,没有半点军长的架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为掩护部队不幸被俘的方志敏,敌人不相信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没有钱,结果从他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而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流芳后世……和平年月,从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时代楷模孔繁森,到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的为民书记郑培民,再到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好干部牛玉儒。这些故事都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优秀品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侯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