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内心又一次对习近平总书记克难而上、勤于学习、实干为民的精神深深折服。
此书汇集了与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有密切交集的29个人的采访口述实录,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直面困难挑战
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知青们首先要过的就有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而习近平是当时年龄最小的知青。面临巨大的生活落差和艰苦的环境,要过好关,找到一条从梁家河走下去的路,对那时的习近平来说,实在太难了。然而,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从不抱怨,不诉苦,而是坚韧地想办法,最终顶住压力,度过了四关。同时,他的思想认识在与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得到升华,下定决心扎根黄土地,贴近农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难题。有时,面对繁多的账目、资料,探查问题线索、风险所在、管理漏洞,犹如大海捞针。有时,在审计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阻力,工作难以推进……对此,审计人应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精神,坚定信念,直面挑战,把每一个难题当作成长的阶梯,不逃避、不退缩,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在实践锻炼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多读书,勤思考
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黄土高原闭塞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去插队时带的两个箱子几乎装的全是书。身边的人都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坚持从书中汲取精神养料。他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审计工作涉及领域广泛,从财政财务收支到民生项目,从经济责任审计到资源环境审计,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审计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拓宽视野,提升格局,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时代赋予审计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他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这种一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家国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根基,也是审计人应秉持的工作态度。我们要时刻牢记“为国而审,为民而计”初心使命,把审计监督和解决群众操心、烦心、揪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入手,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促进惠民政策高效落实,民生资金提质增效,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于克难,勤于学习,胸怀家国,做坚定的奋斗者,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侯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