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文化
铭记历史铸审计铁军 传承精神强监督使命 ——有感于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审计工作中的传承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北平的夜空,太行山脉的烽火照亮民族救亡的征程。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不仅淬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更孕育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新时代审计人当以史为鉴、以精神为炬,将抗战精神深度融入审计实践,在守护国家经济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续写“红色审计”的时代华章。

一、赓续血脉,从边区审计看审计监督的初心本源。抗战烽火中诞生的陕甘宁边区审计,是党领导下审计工作的红色根脉。彼时,边区审计人员以“审为战用、保军为民”为使命,用“一颗子弹掰成两半用”的较真劲,严格监督军费物资调配,将每一分钱都用在抗战最前沿。这种“服务大局、依法监督”的初心,早已融入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血脉,从聚焦财政资金“最后一公里”,到严查重大政策落实“中梗阻”,正是抗战时期节约作风的当代实践。

二、知行合一,用烽火智慧赋能审计监督现代化实践。抗战时期“麻雀战”“地雷战”的灵活智慧,在审计领域转化为“显微镜下查漏洞、大数据里找线索”的专业担当。面对海量财政财务数据,审计人秉持“钉钉子”精神。用“解剖麻雀”的细致,穿透票据表象核查资金流向,让每一笔违规支出无所遁形;借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恰似“信息时代的地雷战”,以科技赋能破除信息壁垒,这种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实践正是历史智慧的生动诠释。

三、薪火不熄,在传承中打造新时代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抗战精神的内核,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从边区窑洞的油灯照亮审计账本,到新时代“智慧审计”平台守护万亿资金,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的精神内核,新时代审计人将这份精神转化为“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行动自觉,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苦练内功、敢啃“硬骨头”、对违纪违规问题“零容忍”,以“战时状态”守护国家经济安全。

从战火纷飞年代的“红色审计哨兵”,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卫士”,审计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让抗战精神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时代光芒,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审计力量!(朱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