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文化
与书为伴有益身心
信息来源:赣榆区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1-04-15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读书有益身心健康吗?有。不但有,而且当人处于“闲适无事”的状态时,有人还特别强调“唯读书可以养之”。这个观点并非出自今人,而是出自清代笔记《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原话为:“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看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医学告诉我们,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心乃内因,身是外因,身通过心而起作用,心则常常反作用于身。身健和心健对人都很重要。而读书,于心健和身健均有裨益。

与书为伴有益身心健康,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早在南宋时代就有诗云:“病经书卷作良医”。认为读书能帮人开阔视野,有提神治病之功效。 人的大脑也和其他器官一样“用进废退”,常用就健康,反之,则会渐渐衰退。司马迁说过:“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足”。这和医生常讲的:“脑用则活,不用则‘锈’”是一个道理。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孔子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北宋大诗人陆游的体会之一是“病需书卷作良医”。读书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与慰藉,70岁以后仍“蝇头细字夜抄书”, “孤灯对细字”,并称这是“却老为何要读书?”,这给他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活到85岁高龄。全国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提出了养生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这其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而读书正是消浮躁、去杂念,保持心平气和状态的最好途径。不读书,不看报,满脑子装着世俗陋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乱七八糟,那是有害身心 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对1600多名25岁到92岁爱读书的人进行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的测试,发现80多岁的人,表现得几乎和年轻人同样良好;一部分80多岁与90多岁的人的智力,接近任何年龄段的最高水平。这充分说明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的,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斯塞利斯和米勒经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受训练越少,衰老就越快。他们认为,人脑开始工作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

古今中外均有“书疗”之说,并流传许多读书治病的趣话。《读书止观录》中说宋代欧阳公“每遇体之不康,则取六经、百氏诵之,释然,不知疾之在体”。1882年,英国名医西摩·布里以诗集《爱的深化》为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以治抑郁症,据说疗效颇佳。如今,德国许多医院还实行“读书疗法”,开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让病人在书海遨游,优化心境,增强抗病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疾病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疾病可通过心理治疗不药自愈或早愈,许多疾病又会在心理状况不佳时乘虚而入或进一步恶化。这是不难理解的,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春秋时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怀才不遇,积郁成疾,看了不少医生也没治好,后来对孔子的书产生了兴趣,研读之后,忧虑病逐渐地不药而愈。

人生在世,谁不想拥有知识,拥有健康,“好书犹药”,既能医愚益心,也能祛病健身,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之道,有益于身心健康。与书相伴的人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侯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