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的神圣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将红色教育融入审计工作,以革命传统淬炼审计初心,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锻造新时代审计铁军的现实需要。灌南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正是这样一座滋养审计精神的红色富矿。
上马台地处灌河之畔,曾是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支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军民以“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英雄气概,在芦苇荡中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红色政权的火种。如今,斑驳的枪炮、泛黄的战地日记、复原的战斗场景,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传递着“忠诚于党、一心为民、攻坚克难、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种精神与审计工作的内核高度契合。审计人员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账目数据,是利益交织的风险挑战,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在上马台,审计干部能深刻体会到:革命年代的“忠诚”,就是当代审计的“政治担当”——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穿审计全过程;当年军民共守的“初心”,就是今天审计的“为民宗旨”——聚焦民生资金、惠民政策落实,让每一分钱都用在群众心坎上;战斗中迸发的“勇气”,正是审计人需要的“斗争精神”——面对违纪违法问题敢于亮剑,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我局将上马台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战斗路、重温审计魂”活动。审计人员在芦苇荡中追寻先烈足迹,对照革命精神检视自身:有人说,面对复杂项目时的畏难情绪,在想起当年战士们“饿着肚子也要完成任务”的壮举后烟消云散;有人坦言,曾因人情干扰犹豫是否深究问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徇私情、坚守原则”的气节后坚定了立场。红色教育如同一面镜子,让审计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校准了职业航向。
传承红色基因,更要将其转化为审计实践的动力。我局在开展乡村振兴资金审计时,借鉴上马台“军民联防”经验,联合纪检、巡察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揪出了虚报冒领补贴的“蝇贪”;在重大项目跟踪审计中,传承“啃硬骨头”精神,连续数月驻场核查,推动整改了多起程序违规问题。这些实践证明,红色传统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能转化为破解审计难题的“金钥匙”。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计工作肩负着更重的使命。我们应以灌南上马台的红色精神为指引,把对党忠诚刻在心头,把为民服务扛在肩上,把敢于斗争融入血脉,在守护国家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征程上,续写新时代审计人的“战斗篇章”,让红色基因在审计事业中绽放时代光芒。(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