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文化
荔枝道上的审计隐喻
信息来源:灌南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5-05-20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以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背景,讲述了唐代官员李善德如何克服万难,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至长安的故事。这场跨越五千里的极限运输,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执行力,更折射出权力运行中监督的重要性。

李善德在运输荔枝的过程中,需要统筹驿站、马匹、人力、保鲜技术等资源,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审计监督的作用,就是像李善德一样,紧盯关键节点,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使用不偏差。

书中各级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可能虚报运输速度、隐瞒损耗情况,而李善德必须依靠精确计算和实地考察来确保数据真实。这让我联想到审计工作中的大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等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审计不仅要关注账目合规性,更要穿透数据表象,发现潜在问题,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护航。

荔枝运输的成功,不仅依赖个人能力,更需要完善的驿传制度。同样,审计不仅是要发现问题,更要通过审计建议、审计整改,推动体制机制完善。例如,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审计机关通过揭示管理漏洞,促进建章立制,使政策执行更加规范高效。

《长安的荔枝》让我们看到,一项艰巨任务的完成,离不开严谨的规划、严格的监督和不断的优化。审计工作亦是如此,它不仅是查错纠弊的“经济体检”,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免疫系统”。作为审计人,我们应当像李善德一样,以专业和担当护航政策落地,以智慧和坚守保障公共利益,促使每一份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每一项政策真正惠及民众。(周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