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文化
深学全会精神 聚焦经济部署 以精准监督护航发展大局
信息来源:灌云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25-11-14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召开,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其中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更是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在落实全会精神中肩负着特殊使命。通过系统学习全会精神与审计工作要求,我对新时代经济发展与监督保障的关系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现将学习体会与实践思考汇报如下。

一、把握全会经济新定位,明晰审计监督新使命

全会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既要巩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果,更要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筑牢根基,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从发展主题来看,全会始终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将其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追求单纯的速度增长,而是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机统一。与之相呼应,审计工作也需紧跟这一主线,通过强化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监督,助力结构优化,以扎实有效的审计工作服务保障“十五五”规划目标达成。

二、紧扣全会经济硬任务,找准审计监督主战场

全会围绕经济建设划定的一系列具体任务,既是发展的“硬指标”,也是审计监督的“主战场”,每一项都需要通过精准监督确保落地见效。

在产业升级方面,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突出位置。具体来看,既要巩固传统产业竞争力,也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更要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审计在此过程中应重点聚焦资金使用效能,核查是否存在“重拨付轻管理”问题,确保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其作为核心动力。审计应通过深化研究型审计,沿着“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开展全链条监督,既核查资金是否规范使用,也关注技术转化成效,避免创新资源“空转”。

在民生与内需方面,全会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出“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审计应始终坚守为民理念,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开展重点监督,通过穿透式核查揭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相关政策完善。

在风险防控方面,全会明确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将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作为重要任务。审计应聚焦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监管等资金密集领域,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揭露资金使用中的风险隐患,推动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筑牢经济安全防线。

三、打通政策落实堵点,彰显审计监督实效

贯彻全会经济部署,关键要把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实践。在政策执行层面,审计应以“全流程监督”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通过事前审方案、事中盯进度、事后评成效的闭环监督,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成果运用方面,审计应注重做好“下半篇文章”。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分类整改,推动举一反三,通过压实整改责任,让审计揭示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

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经济发展蓝图令人振奋。审计将始终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以“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监督实效,紧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为把全会部署落到实处、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