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一书以40位中国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展现了他们为国奉献、严谨治学的精神品格。掩卷沉思,我深感审计工作与科学事业虽领域不同,但精神内核相通——皆需以忠诚担当铸就“国之脊梁”,以专业精神守护国家利益。
家国情怀是审计人的精神底色
书中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只因“我的事业在中国”。审计工作同样需要这种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服务“国之大者”。审计人当以“为国而审、为民而计”为使命,如书中科学家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财政资金监督、民生政策落实中彰显担当。
严谨求是是审计人的职业准则
朱光亚院士“四严三老”的信条(“四严”:严肃、严格、严谨、严密;“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恰是审计工作的写照。审计须以数据为据、以法规为绳,不放过“一颗螺丝钉的误差”,确保每份报告经得起历史检验。如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要“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既需精准揭示问题,更需以研究型审计推动标本兼治。
创新突破是审计人的时代责任
科学家王大珩“从荆棘中攀爬”研制光学仪器,启示审计人需顺应数字化浪潮。当前,大数据审计、跨部门协同监督已成为趋势,审计人当如科学家般勇于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能查、能说、能写”的专业能力,筑牢经济安全防线。
《国之脊梁》中的科学家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胸怀托举民族复兴。审计人亦当如此——以忠诚铸就政治品格,以专业守护国家财富,在新时代征程中挺起审计事业的“硬脊梁”。(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