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连云港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等重大任务,以及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部署要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效,为助力后发先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更好发挥审计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政治大局和战略全局,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权力规范运行,找准审计监督切入点,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
(二)坚持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切实把握好审计监督的广度、精度和深度,选准重点、深度审计,关注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情况,关注社会救助、医疗、住房、“三农”等民生保障和改善情况,关注财政、金融、国资国企、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管理以及风险防范化解情况。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切实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
(三)坚持系统谋划、强化统筹。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前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监督重点,做到重点清、方向明,提高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强上下贯通,同向发力,构建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全力提升审计的整体效能。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充分发挥金审三期平台分析功能,坚持数据先行,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恪守权力边界,找准审计的着力点和立足点,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专长和优势,从促进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切入,揭示反映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预留机动审计力量,做到松紧适度、留有余地,切实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
三、审计项目
(一)围绕履行法定监督职责,组织开展市级财政管理方面审计
连云港市2023年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连云港市2023年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稳外资稳外贸相关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审计
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政策落实及相关资金绩效审计、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全市省级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审计7个。
(三)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开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审计
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防控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国有企业2021至202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等。
(四)围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开展民生保障和改善审计
全省药品和医用耗材设备采购管理及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住房公积金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连云港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五)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安排对13个单位16名领导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包括:省管干部(省审计厅授权审计)、市级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和县区市管干部。